当前位置: 首页  > 博士后工作

中国石化中原油田2017年博士后招收公告

发布人:admin  发布时间:2016-12-27

中国石化中原油田2017年博士后招收公告

 

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是集石油天然气勘探、油气田开发、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企业,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、四川普光气田和内蒙古探区,基地在河南省濮阳市。2001年12月,中原油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建站以来,累计招收博士后122人,出站后留用31人,目前在站36人。博士后先后承担科研项目430余项,获得国家专利109项、国家和河南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55项、科技进步奖169项(国家特等奖1项)。连续9次被评为“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,连续3届被评为“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。

一、招收对象

具有博士学位,品学兼优,身体健康,年龄在35岁以下,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博士。

二、招收专业

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、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、构造地质学、有机化学、应用化学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、材料物理与化学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设计及理论、流体力学、工程力学等专业以及相近专业。

三、申请程序

1.进站申请。博士可登录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网站,下载并填写《博士后进站申请表》,发送到指定邮箱:zyytbsh@163.com;也可以通过电话、QQ等方式联系、报名。工作站全年接受博士进站申请。

2.资格审查。中原油田博管办对申请进站博士进行资格审查,博士需提供博士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。符合招收条件的博士,可申请到油田实地考察和结合课题。

3.确定课题。经考察与课题结合,与工作站达成进站意向的博士,确定研究课题,撰写开题报告。

4.正式进站。通过开题论证后,按照国家规定办理进站手续,签订工作协议,落实相关待遇。

四、待遇保障

科研平台广阔。油田有科研单位5个,博士后分站单位8个,专业研究所30个,拥有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全尺寸模拟实验井,多项勘探开发、石油工程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博士后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中石化重点科技项目,以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共163项(附件),共博士研究生选择。科研经费充足,实验和办公条件配套完善。

发展渠道畅通。为博士后配备导师和助手,组成科研攻关团队。提供参与高层次科研项目、高端学术论坛和能力提升培训等机会,为博士成长积极创造条件。博士后出站留用油田工作,根据工作需要,尊重个人意愿,妥善聘任工作职务,优先推荐各类荣誉和奖励评选,拓宽职业发展通道。

薪酬待遇优厚。博士后薪酬实行特薪制,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、工伤等“五险一金”。对科研成果在生产中见到明显成效的博士后,给予专项奖励。对优秀博士后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,激励全面发展。

人文关怀细致。博士现场考察安排专车接送,及时组织结合课题。提供公寓住房,配备家具家电;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事宜,解除后顾之忧。定期组织健康查体,文化生活丰富,确保博士身心健康。

五、联系方式

联 系 人:邓  勇  华承金

联系电话:0393-4893170,4821324,13603431917,13525295145

电子邮箱:zyytbsh@163.com   中原油田博士后QQ群:3070071

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网站:http://www.zybsh.cn

通信地址: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277号  邮政编码:457001

欢迎优秀博士加盟中原油田,献身石油石化事业,实现人生追求和梦想!

 

附件:中原油田2017年度博士后科研课题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原油田博管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6年11月

 

附件

 

中原油田2017年度博士后科研课题

(共163项)

 

一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(98项)

(一)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(13项)

1.东濮凹陷关键成藏要素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

(1)古近系低丰度TOC地区,生烃母质特征研究;

(2)古近系低丰度TOC地区,不同热演化条件下的生烃特征研究;

(3)模拟地下温压及介质条件下,煤系源岩生、排烃特征;

(4)高温高压环境下,频繁砂泥岩互层储层有效性评价研究;

(5)多旋回演化下,东濮凹陷有效烃源岩生排烃历史与剩余资源潜力;

(6)多旋回演化、多期充注下,源、藏之间指纹对应关系;

(7)多旋回演化、多期充注下,各洼陷油气富集规律。

2.东濮凹陷勘探关键技术

(1)保持油气藏反射特征地震资料成像及处理技术、不同油气藏类型地震响应特征及甜点检测技术;

(2)东濮凹陷深层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;

(3)深层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、多层压裂及评价技术。

3.东濮凹陷勘探潜力评价及实践 

(1)中浅层复杂断块群的刻画及重点增储区带勘探实践;

(2)古近系深层凝析油气藏“甜点”刻画及重点增储区带勘探实践;

(3)古生界煤成气有效储层评价、重点增储区带及勘探实践。

(二)深层礁滩相高含硫气藏稳产技术政策(19项)

1.深层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

(1)深层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空间刻画技术;

(2)深层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属性定量评价技术;

(3)深层礁滩相气藏流动单元划分方法;

(4)深层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有效动用技术研究。

2.深层礁滩相气藏水侵规律研究

(1)深层礁滩相气藏气水两相流动动态物理模拟研究;

(2)深层礁滩相气藏水驱前缘变化规律研究;

(3)深层礁滩相气藏水侵区剩余储量评价方法;

(4)深层礁滩相气藏水侵动态控制技术研究。

3.高含硫气藏硫沉积规律研究

(1)储层硫沉积物理模拟研究;

(2)储层硫沉积动态分布规律研究;

(3)高含硫气井产能变化规律研究。

4.高含硫气田水侵区模拟技术研究

(1)水侵区注CO2控水物理模拟研究;

(2)水侵区注CO2控水数值模拟研究。

5.高含硫气田水侵区注CO2控水先导试验

(1)高含硫气田水侵区注CO2控水先导试验方案设计;

(2)高含硫气田注CO2地面工艺及设备撬装集成;

(3)高含硫气田水侵区注CO2控水先导试验区效果评价。

6.深层礁滩相高含硫气藏稳产对策研究

(1)深层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有效动用技术研究;

(2)深层礁滩相气藏水侵动态控制技术研究;

(3)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控制技术对策。

(三)高含硫气藏改善储层动用状况工程技术(17项)

1. 高抗硫过油管可取式桥塞研制

(1)高抗硫过油管可取式测试封隔器研制;

(2)高抗硫高膨胀率橡胶长胶筒研制;

(3)高抗硫过油管可取式测试封隔器投捞工具及配套工具研制;

(4)高抗硫过油管可取式测试封隔器施工工艺研究。

2. 过油管分层压力测试工艺技术研究

(1)过油管分层测压及取出工艺技术研究;

(2)过油管分层测压资料解释方法研究。

3. 高含硫气藏低孔低渗储层增产技术研究

(1)高抗硫旋转式水力喷射酸化技术研究;

(2)过油管多级射孔酸化联作工艺研究。

4. 高含硫气井过油管化学堵水技术研究

(1)热固性树脂聚合物的合成改性研究;

(2)树脂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表征及物理性能分析;

(3)改性树脂堵剂配方优化研究。

5. 高含硫气井过油管机械堵水技术研究

(1)高抗硫过油管分层堵水永久式桥塞研发;

(2)过油管堵水工艺研究。

6. 高含硫气井防漏喷安全技术研究

(1)防漏喷安全作业压井液配方研究;

(2)防漏喷安全作业压井液性能评价及优化。

7. 高含硫气井永久式封隔器打捞及细分层管柱研究

(1)高含硫气井永久式封隔器磨铣技术研究;

(2)高含硫气井细分层完井管柱研究。

(四)高含硫气井完整性评价与安全管控技术(20项)

1. 过油管套变监测技术研究

(1)套变监测仪响应特征研究;

(2)高含硫气井套变测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;

(3)高含硫气井套变状况评价。

2.高钢级厚壁损伤套管性能评价及井筒完整性风险

(1)多钢级油套管强度力学衰变规律评价;

(2)高含硫气井应力条件对井筒损伤风险研究;

(3)高含硫气井油套环空综合腐蚀风险分析;

(4)腐蚀特征精细描述及损伤特征研究;

(5)损伤油层套管剩余强度评价;

(6)井筒服役寿命及井筒安全评价研究。

3. 高含硫套变井井筒处理技术

(1)超深井修井钻具受力监测技术研究;

(2)套管井井筒处理作业钻具配套及工艺研究。

4. 高含硫套变井油管内衬加固技术研究

(1)油管内悬挂器结构设计;

(2)油管内丢手结构设计;

(3)油管内加固管及配件设计;

(4)高抗硫材料优选;

(5)内衬加固技术现场试验。

5. 高含硫环空带压气井治理技术研究

(1)套压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规律研究;

(2)高抗硫环空气液界面监测仪结构设计及试制;

(3)堵漏主剂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单体优选;

(4)自适应功能型高分子凝胶堵漏主剂的制备与性能。

(五)高含硫气田集输净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技术(11项)

1. 集输系统分水分硫工艺技术研究

(1)集输系统分水分硫技术研究;

(2)高含硫天然气气液固分离工艺研究;

(3)元素硫混合物(固相)处置技术研究。

2. 高含硫天然气管道风险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

(1)集输管道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;

(2)高含硫集输管道泄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;

(3)复杂山地高含硫天然气管道智能化风险预警技术研究。

3. 净化装置尾气SO2减排工艺技术研究

(1)新型抗氧化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研发;

(2)净化装置尾气SO2深度脱除工艺研究;

(3)净化装置尾气控排工艺优化研究。

4.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系统能效提升技术研究

(1)净化系统能效评价方法研究;

(2)净化系统能效提升技术研究。

五)高含硫气田关键装备研发(18项)

1. 高抗硫含水饱和度测井仪

(1)高稳态中子发生器与高分辨率探测器研究;

(2)中子双谱饱和度测井仪结构研究;

(3)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。

2. 高含硫天然气三相分离器研发

(1)高含硫天然气三相分离器结构模拟研究;

(2)高含硫天然气三相分离器材质优选与工艺配置研究;

(3)高含硫天然气三相分离器撬装集成研究。

3. 20万吨/年硫磺回收反应炉燃烧器研发

(1)燃烧器热力计算与数值模拟;

(2)硫磺反应炉燃烧器研制;

(3)燃烧器自控系统研发。

4. 大直径、高压差末级硫冷凝器研发

(1)大直径、高压差薄管板硫冷器设计研究;

(2)深坡口、窄间隙管头制造技术研究;

(3)管头角焊缝检测、评价技术研究。

5.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尾气余热高效回收锅炉研发

(1)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工艺研究;

(2)尾气余热回收锅炉结构设计研究;

(3)尾气余热回收锅炉制造工艺研究。

6. 80 万吨/年硫磺颗粒湿法成型机研发

(1)颗粒形状控制技术研究;

(2)硫磺颗粒含水量控制技术研究;

(3)细粉硫磺含量控制技术研究。

二、油气田勘探研究项目(11项)

(一)普光海相勘探技术

1.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及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;

2.普光地区海相沉积储层研究;

3.普光地区海相储层表征及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。

(二)银额盆地勘探关键技术

1、银额盆地烃源岩及油藏地球化学研究;

2.银额盆地储层表征及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;

3.银额盆地形成演化及原型盆地研究。

(三)复杂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

1.复杂构造的高精度深度域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;

2.可控震源资料针对性配套处理技术;

3.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下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储层预测;

4.FWI技术研发及应用。

(四)东濮凹陷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勘探评价

三、油气田开发研究项目(23项)

(一)复杂油藏滚动勘探技术

1.断陷盆地古地貌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;

2.岩性油气藏滚动勘探及评价技术;

3.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及评价技术;

4.查干凹陷油气富集区带油藏评价及有效开发技术;

5.白音查干凹陷环扎木次洼滚动勘探及油藏评价技术;

6.油气藏储量参数研究与储量评价技术

7.东濮凹陷浅层油气藏评价技术;

8.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藏形成机理研究。

(二)相控油藏精细描述与高效调整技术

1.不同类型油藏微观剩余油室内试验研究;

2.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研究;

3.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研究及调整方案研究;

4.不同油价下效益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;

5.不同类型油藏细分注采工艺技术研究;

6.不同类型油藏调驱技术研究。

(三)气驱规模化应用技术

1.水驱废弃油藏及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技术研究。

(四)复杂油气藏高效开采工程技术

1.机械、管柱力学研究;

2.抽油机智能技术研究及装置研究;

3.火烧油层开采稠油技术;

4.CO2干法加砂压裂技术;

5.致密砂岩油气藏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机理研究;

6.常压页岩气井排液采气;

7.弱磁多层管柱电磁场感应检测理论及信号处理研究。   

(五)智能化油气田技术研究

四、石油工程项目(11项)

1.难钻地层钻头与辅助破岩工具协同提速技术研究;

2.钻井井下提速工具研发;

3.抗高温高强度堵漏材料研制;

4.钻井仪表的自动控制;

5.PDC钻头设计与研制;

6.东濮凹陷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;

7.兼容性成像测井系统技术研究;

8.连续油管钻塞及打捞技术;

9.压裂裂缝实时监测及应用;

10.防止环空带压固井技术;

11.固井新材料的研发和体系合成。

五、地面工程项目(20项)

(一)天然气处理工艺优化技术

1.天然气轻烃回收关键技术优化研究;

2.天然气净化关键技术优化研究;

3.天然气处理能量综合利用优化技术研究;

4.高压大流量天然气处理关键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(冷箱、膨胀机、J-T阀、orbit轨道球阀);

5.大型天然气液化工艺关键技术研究。

(二)大型油气管道高效储运技术

1.大型油气管道路由优化与高效储运技术研究;

2.复杂地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;

3.大型油气管道跨越技术研究;

4.大型油气管道安全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;

5.极寒地区油气管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。

(三)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

1.天然气高压计量技术研究(≥25MP);

2.SCADA系统稳定性评价技术研究;

3.油气田及长输管道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。

(四)大型石油装备设计技术

1.大型石油储罐强度计算技术研究;

2.大型石油储罐底部焊缝及开孔应力计算技术研究;

3.储罐浮顶浮力、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研究。

(五)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

1.新型热电转换材料研发;

2.光电转换材料研发及应用;

3.采出水及地热换热工艺及装备效能优化研究;

4.地热水开发腐蚀控制技术研究。